中國中醫科學院曾承擔一項“脾氣虛的機理研究”的攻關項目,通過動物實驗來研究中醫脾氣虛的機理和治療藥物。他們借助“中獸醫同源”以及生物進化學的理論,最終選定了和人這個物種最接近的實驗動物——驢,在驢身上完成的人的脾氣虛實驗,最終獲得了大獎。之所以驢能勝任此研究,就是因為它的生理機能細胞結構和人最接近。
而這一點,早就被中國古人認知,除了驢皮熬制的阿膠一直是“補血圣藥”之外,驢奶也早就被視為養人療疾的珍品。
唐代孫思邈在《千金食治》中記載: “驢奶:味甘、性寒、主治肺咳、消渴、黃疸、小兒驚癇、婦經痛、急性心絞痛、風熱赤眼,具滋陰活血功效?!?/p>
明代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“驢乳味甘、冷利、無毒、主治小兒熱急黃等,多服便利、療大熱、止消渴、小兒熱、急驚邪赤利,小兒癇疾,頻熱炊之,治氣邪、解小兒熱毒、不生痘疹?!?/p>
對驢奶的現代研究不斷豐富,其中一點足以證明驢奶的養人之處:和其他奶制品相比,驢奶的致敏性很低,喝驢奶很少引起過敏。
為什么很少過敏?就是因為驢和人在物種距離很近,驢奶和人乳很相似,人體對和自己相近的物質,自然少了免疫排異,從小了說是不會過敏,從大了說則是對其營養“照單全收”,這也就是驢奶的養人之處。
不過驢奶不能直接飲用的,更好是經過巴氏鮮奶加工設備處理加工后在飲用。
相關文章推薦:是時候,該上一杯熱熱的鮮奶了~